Department of BioEnvironmental Systems Engineer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探索環境與永續未來
我們團隊專注於水資源管理、氣候變遷調適、孔隙介質多相流研究,致力於提供有效解決方案,面對農業灌溉、水資源不足等問題。我們也積極研究如何利用自然解方來解決環境挑戰。透過這些研究,冀為未來創造更健康的環境,讓地球與人類共榮。
期刊論文/科普文章
土壤水或地下水都是流動與儲存在土壤與岩石等固體介質的孔隙之間,這些含有大小孔洞的固體稱之為孔隙介質、多孔介質或多孔材料(porous media)。隨著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掃描技術的快速發展,硬體設備的普及,微米級X光斷層掃瞄 (X-Ray micro CT) 成為一種能直接觀察孔隙結構與內部流體的非破壞式技術;使我們越來越有能力看清那些藏在孔隙中的微觀世界,看見過去看不見的珍貴水資源,更理解土壤內的生態系統,進一步採取更有效率、對環境更友善的方式運用地表下的土水資源。說不定在不久的未來,人們會在這些微小的孔隙世界中,找到解決水、糧食、能源與氣候變遷等全球尺度複雜問題的方法。


台北都會區水資源仰賴南勢溪-翡翠水庫供水系統,普遍認知其水資源充沛。2020-2021年乾旱時期,政府評估南勢溪引水至石門水庫工程可行性,但引起社會爭議,而撤回該計畫環評。儘管如此,缺水、乾旱風險仍然存在,越域引水未來仍有可能再被討論。考量南勢溪流量占淨水場總取水量約7成,若越域引水應增加翡翠水庫供水系統壓力。為探討越域引水對供水系統可能的影響,本研究建立翡翠水庫供水系統之系統動力模式,以2009-2020年實際水庫入流量、依比例(0至20%)減少實際南勢溪流量進行模擬,並以多重水資源指標量化引水影響。引水情境包含(1)全年引水、(2)僅冬季引水。另外,也使用過去研究建立的模式模擬石門水庫水位。結果指出:若僅冬季引水不會令翡翠水庫供水系統「用水壓力」大幅增加;也無法有效提升石門水庫水位。全年引水雖提升石門水庫乾旱時水位,然而翡翠水庫水位大幅降低、用水壓力上升。不過,除2020年外,多數時間翡翠水庫供水系統用水壓力之風險分數並不會有可觀的增加。

.png)